close

TEARS

 

前兩天去看了鄭文堂的《眼淚》,老實說對於這位獨立製片的導演,我一點都不熟悉,唯一有印象的是高雄影展的時候,他獨排眾議引進《愛的十個條件》,讓這部被對岸禁止的紀錄片,迅速在台灣引發討論,這次去看了《眼淚》,純粹是出於朋友的推薦和家鄉高雄的大力支持,所以去看了這部電影,沒甚麼震撼大鏡頭,可是經由揭露這些許多社會底層小人物故事的過程中,一聲聲的粗話,卻有力的道來面對生活的無力,鄭文堂透過這些極力掙扎的人們,建構出一個無情世界有情人的氛圍。

 

蔡振南飾演的老刑警,幾十年沒哭過,卻在最後眼淚終究掉了下來,也許是種救贖或感嘆,逝去的已追不回來,至少他曾經嘗試用其他方式彌補,深埋在心裡的秘密,讓他一度成了最頑劣的刑警,也許我們眼中,最好的刑警就該是這樣,固執到幾近偏執的要找尋真相,殊不知,這樣的英雄卻是形成在過去的不堪往事中,看來為弱小、為受害者發聲的他,其實,才可能是最後的加害者。

 

過往他以刑求逼迫「真相」,在屆滿退休之餘,他卻迫切的想以各種推理方式,找到另一件案子的真相,最後這件案子也許還是破不了,但也許老刑警要的不光是真相,而是對自己過去所做所為,深深的懺悔和解放。其實最可怕的不是他這個刑求別人的刑警,而是電影裡面始終模糊的「上面」,發號施令的究竟是誰?一句話下來就讓下頭的人被逼毀掉一個人、一個家庭,限期破案這樣的要求看似合情合理,但就像社會功能有顯性和隱性兩種,最後被選擇的卻是隱性也就是負面的結果,到底應該怪哪個環節出了錯?

 

蔡振南冷僻的演出,絲絲入扣又十分到位,老演員不是蓋的,眼淚哭不出來的他,也讓觀影的我感到有些甚麼梗在喉間,卻又傾吐不出,眼淚,流不出來。

 

轉型正義的爭執點就在於,他再度模糊了正義的立場與做為,電影中刻劃的不在於批判對錯,問題丟出來,看完後仍有個大問號在心頭,電影好像在問:「你覺得呢?」這種問題,這只是鄭文堂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也確實達成拋出問題的目的,期待接下來會引起更多討論和共鳴,我不得不說這個導演還蠻有膽的,除了選擇這樣的題材,就連電影上映的方式都擺脫以往商業片從北部或校園開始首映的形式,改而由市民集合的場所播放,貼近庶民大眾,也許這樣更能貼近他所想表達的主題和訴求。

 

另外,電影鏡頭下,又是另一個不一樣的高雄,不同於痞英中的時尚步調,又或是宇宙人MV中的清新爽朗,鄭文堂提醒了觀眾,這座以重工業起家的城市,仍有它專屬的灰色調,和藍領族群,甚至是俗艷的檳榔西施,不管是往壽山路上的老舊旅館,或廢棄鐵道,甚至是靠近大林蒲附近的檳榔攤,讓我這個在工業區旁長大的孩子一點都不陌生,他鏡頭下的高雄,真真實實的,就是它過往的樣子。

 

電影結束之後,女主角鄭宜農演唱片尾曲的聲音還久久在腦海裡縈繞不去,淡淡卻深刻的訴說一個故事,有情英雄被環境所逼,亦顯無情,那麼,手無權力或財勢的渺渺小卒,又該依靠何方?

這部電影不太好消化,但是,還是推薦大家去看看,在高雄看還有半價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蓓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