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跟老吳聊起上周他參加的一場婚禮,婚禮有個橋段是新人在婚宴上向父母致感謝詞,老吳說那個感動的場面,連他都偷偷擦了眼角的男兒淚。我說,那新人不就哭得唏哩嘩啦,老吳說,對啊,新娘簡直泣不成聲,然後我們聊起自己看過的感動的婚禮橋段,我說到每次看到新娘拜別父母要出家門的畫面,總是讓一旁的人跟新娘一起哭到臉花,說著說著,本來已經很輕鬆要準備入眠的我,居然跟著紅了眼眶,老吳本來以為我說「好想哭」是說著玩的,結果我的眼淚真的掉下來,連他也嚇得連忙暫停網路遊戲過來拍拍我的背。

 

年齡越長,淚腺越來越發達,哭點越來越低。

 

最近我光看新聞或是別人的部落格,只要提到一些弱勢或人情的新聞,總會不由自主的跟著紅眼眶,以前最常發生這種事情的是我媽,我媽連看談話節目也可以哭得唏哩嘩啦,說的人哭,聽的人跟著哭。我總是不屑的遞衛生紙給他,覺得這也太誇張;上大學後,有時候更會逼著自己把一些較激動的情緒收起來,以為這樣就能較為客觀的看待這世界的一切,儘管不一定反映真實,但把情緒抽離了,也許會更接近真實一點點,直到聽過李國修老師的演講,讓我對眼淚開始抱持較為正面的態度,李國修老師的想法大概是:一個沒辦法反映自己感動的人,怎麼能帶給別人感動?所以愛哭就愛哭,沒有甚麼關係。

 

我本質上應該是個愛哭的人,在家裡跟家人言語不合,關起門來大哭到天荒地老;大學參加合唱比賽,賽後年年哭;最後一次主持政大之聲的節目,哭到沒辦法把節目結束掉,只能默默祈禱那一集沒人在聽;跟老吳在一起後,每次架還沒開始吵,我就先哭再說,有些朋友羨慕我們不吵架,其實事實是想吵也吵不起來;聽楊乃文現場演唱的時候,我也哭得一把眼淚一把鼻涕,儘管她唱的是Queen,還在台上大爆自己不吃早餐。

 

年紀越大,大概對越多事越能感同身受,流淚可能是只為了一個故事、一首歌、或別人的生命橋段,而不光光只是為了抒發自己的心情。

 

擁有這種心情應該是幸福的吧?將自己與他人,透過眼淚連結分享了彼此的生命歷程,不管我們相不相識,我卻以我的方式理解你的故事,並且感動著,能有這種機遇,實應感到相當幸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蓓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